找到相关内容888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听佛论心

    一丝心中所感,有益于自身即足矣。  佛家自古是“出世”还是“入世”呢?这一点令人较疑惑,从最基本的“四大皆空”的标准来看,佛家是以“出世”的姿态来面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自古佛门弟子深居简出,自给自足,...  对“出世”和“入世”,我个人认为主要基于“出世”应在讲经论学上,这样才能保证佛学经典的纯真性,才能客观地解释佛学经典。但是在重大问题的对待上应以“入世”的态度来对待,因为佛教的最终目的是“普渡众生...

    吴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5640388.html
  • 人间佛教的意义与途径

    、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以及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的上座部佛教;开放一派比较注重接近群众,认为佛教应该打破保守呆板的局面,主张用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用出世的解脱智慧利益世间,提倡佛教生活化,这就形成...实质上就是是出世和入世的谋合,使得佛教本土化、群众化、实用化、现代化,以佛教的最高智慧、解脱境界来指导生活,从而趋向净化人间、服务社会、积极向上的利世精神。   佛教自东汉永平十年传入中国,至南北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2251038.html
  • 走向世间的新佛教——读《佛法观念的近代调适》

    核心是佛法入世与出世关系的调适。在以往佛教观念中,已有不少调和入世与出世关系的论述,虽然这些主张并未在实践中真正占据主流,并未根本改变佛法以出世为主导地位的传统思想,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大乘佛法具备了融通世出世法关系的内在条件,也就是说这一问题在佛法的理论内涵中可以找到解决的根据,而且也反映佛法适应时代、面向现实的变化是一贯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是到了近代,现实化的方式和程度更深刻、更剧烈。 ...

    李远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0044106.html
  • 出离心的重要性

    佛法立足人间,特别表现在佛教的慈济事业等,但有其不同的本质,佛教是以出世之心作入世的事业。能够保障人间佛教的发展不成为世俗化佛法,出离心特别重要。   “人成即佛成”更说明佛教是务实的,这也正是佛教...仅是佛陀慈悲心的流露,更是佛陀大智慧的展现。从这点看,佛教中人的标准更有高一层的要求。与儒家讲的区别之处在出离心,以般若为导,以出离心、菩提心的出世心去作世间事业。在五戒基础上,进一步行十善,即上升天道...

    证念

    |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1119253453.html
  • 弘扬人间佛教应以青年为主

    青年人都学习佛法。他们并不开始就学了生死,而是归依三宝,深信因果,增进向上,主要是修学不碍出世的人乘。所以推进适应时代的中国佛教,不宜因循于过去,而应该随时记着:青年人愈来愈处于重要的地位了。中国佛教如...不能养成人间的菩萨风气,依旧着重少数人的急证,或多数而偏于消极的信仰,那对于中国佛教的前途,光明是太微茫了! 现代的又一倾向,是处世的。佛法中,人天乘是恋世的,耽恋着世间欲乐,没有出世解脱的意向...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2548223.html
  • 如本法师答:‘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意义何在?

    -yana)正法。二、财供养,指饮食、医药、卧具、衣服等四事供养。   纵然供养种类与方式之多,不外乎有物质界的供养,三界内一切有为生灭供养,与究竟了义出世正法供养等之不同,然而为何诸供养中,以法之...菩提之供养。   前者与后者之较量,是有轻重前后之别,若站在出世解脱而言,则法供养为最殊胜庄严,而且是出世证菩提之供养,这也就是为什么三藏教典中,处处点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之深深奥义也。 ...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121012931.html
  • 浙江布金寺筹拍电视剧《观世音》

    电视剧《观世音》总策划、布金寺住持开广法师在写稿 日前,浙江省湖州市布金寺住持开广法师表示,准备个人筹资千万(约一百二十五万馀美元)拍摄电视剧《观世音》,目前由他撰写的《观世音》剧本原始材料编写工作已完成。 据了解,《观世音》以「惩恶扬善、构建和谐」为主题,以中土的观音菩萨,从出世、修道、成佛、惩恶扬善、普渡众生为主线,以故事形式展开,预计五十集。

    佚名

    |观世音|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9/1402535540.html
  • 西来寺举办八关斋戒

      十二月九日至十日,西来寺举办「八关斋戒」,戒子近九十人发心体验佛门清净简朴生活,其中二十位在圣地亚哥西方寺报名,为受持戒法清晨驱车前来。不少戒子为第一次参加,对佛门礼仪,如礼佛、过堂等均用心学习。此次戒会课程有「四无量心」及「圆觉经初探」,常住并安排戒子聆听佛学涵养渊博的依空法师「一字禅─因顿中的智慧」佛学讲座。住持慧济法师于出堂叮咛时勉励戒子要以勇猛力、精进心成就道业,出世智慧自然增长。...

    【佚名】

    |八关斋戒|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2/0757376964.html
  • 帕奥禅师答:為什麼佛陀不教导所有的弟子只修行到行捨智為止,然后发至上愿,修菩萨道,直至成佛?

    问:為什麼佛陀不教导所有的弟子只修行到行捨智為止,然后发至上愿,修菩萨道,直至成佛?帕奥禅师答:这个问题你应当去问佛陀本人。在许多经中提到:佛陀出世的本怀是為了使眾生脱离生死轮迴,脱离老、病、死等……。佛陀的本怀是:既然他本身领悟了四圣諦,也要让弟子们领悟四圣諦;既然他本身渡过了生死苦海,也要让弟子们渡过生死苦海等等。这是佛陀的本怀。

    帕奥禅师

    |南传|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8171111169.html
  • 徐恒志答:佛教与人生的关系如何?

    世间,不离世间觉。”可见,在世能“觉”,便是出世。佛法与人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004211301.html